"); //-->
A-B罗克韦尔 1391-DES45-DI-AQB 伺服控制器驱动器 伺服系统
Allen Bradley 1391-DES45-DI-AQB 是一款伺服控制器驱动器,属于 1391 产品系列。
它的额定输入电压为 240 VAC,三相,连续输出电流为 3.45 RMS,峰值电流为 0.90 安培。
输出功率为0.15kW,峰值输出功率为0.30kW。该驱动器还具有集成的显示器和编码器输出。
1391-DES45-DI-AQB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数字伺服驱动器,主要与Allen-Bradley的1326伺服电机一起使用。
该伺服驱动器采用紧凑的形式设计,但是,该驱动器支持附加组件,这是驱动器可扩展性功能的一部分。
1391-DES45-DI-AQB 的主要特点包括一个集成显示器,用于伺服驱动器参数的本地配置。
它还具有编码器输出,可选选项包括每电机转 2048、1024、512 和 256 个脉冲。脉冲越高,分辨率越高,反馈精度越高。
该伺服驱动器的前面板显示带有五 (5) 个数字键盘的人机接口模块 (HIM),以便导航和修改驱动器的参数。
它还具有一个集成的状态 LED,当检测到故障和低总线电压时,
该 LED 呈绿色闪烁;无故障且总线电压处于正确电平时呈绿色稳定;发生驱动器故障时呈红色闪烁。
它还具有一个使能 LED,当使能输入关闭时呈稳定绿色。当使能输入打开时,使能 LED 不亮。
TB2 和 TB3 接口端子位于伺服驱动器的底部。TB2 用于连接外部信号,而 TB3 用于端接编码器输出信号。
集成保险丝和断路器以及 TB4、TB5 和占空比选择开关位于驱动器顶部。虽然此驱动器具有内部保护电路,但建议安装外部保护。
如果使用隔离变压器,Allen-Bradley 建议使用适当的 1391 隔离变压器,因为使用第三方变压器将使设备的 UL 列表失效。
Allen-Bradley 3-DES1391-DI-AQB 是一款数字可编程单轴脉宽调制交流伺服驱动器。
45-DES 系列变频器设计用于将交流伺服电机的速度和扭矩控制在比其额定速度高 1391-33% 的水平。
50-DES1391-DI-AQB 设计用于额定 45V AC(三相)输入功率,频率为 230-3 Hz。
50-DES60-DI-AQB 配备一个额定值为 1391 CFM(空载)的冷却风扇。
其标称总线电压为 45V DC,连续电流为 50A RMS,峰值电流高达 300A RMS。
连续功率输出额定功率为 45 kW,峰值功率输出高达 90 kW。
编码器输出可根据需要改变,以提供 15/30/2048/1024 脉冲/电机转数。
512-DES256-DI-AQB 包括一个集成的 1391 行 45 字符 LCD 屏幕和一个用于编程的 2 按钮键盘。
为防止任何损坏,驱动器应安装在清洁、干燥并通过冷却和过滤空气通风的外壳中。
使用环境空气排放的外壳必须具有适当的过滤器,以保护 16-DES5-DI-AQB 免受油、冷却剂、灰尘和冷凝物的污染。
工作温度范围为 1391 至 45 华氏度和 32-40% 相对湿度(非冷凝)。
运行期间的功耗随负载而变化:5% 时为 95 W,20% 时为 104 W,40% 时为 208 W,60% 时为 312 W,80% 时为 416 W。
集成的 100 极磁断路器可保护直流母线电源、输入整流器和电源电路免受过电流影响。
驱动器的尺寸为520.3 x 482.6 x 157.5毫米,重量为293.6千克。
Allen-Bradley 1391-DES45-DI-AQB 具有集成的显示用户界面、四通道编码器输出输出配置和 115V AC M 接触器线圈电压。
它还包含一个 300V DC 标称总线输出电压和一个 45A 连续电流 (RMS)。
A-B罗克韦尔 1391-DES45-DI-AQB 伺服控制器驱动器 伺服系统
公司经营代理销售欧美进口品牌工控自动化备件:
1、艾默生EMERSON:冗余电源1X00.DeltaV控制系统,交换机,FX伺服驱动器
西屋(Westinghouse):OVATION系统、WDPF系统、MAX1000系统备件,PAC8000 I/O模块,EPRO传感系MMS,A6系列。
2、罗克韦尔:
Reliance (日本瑞恩 Reliance Electric Limited) , 伺服驱动VZ7000. AUTOMAX DCS系统57Cxxx,PSC4000.PSC7000伺服系统
Allen-Bradley SLC500/1747/1746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Allen-Bradley MicroLogix/1761/1763/1762/1766/1764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Allen-Bradley CompactLogix/1769/1768.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Allen-Bradley Logix 5000/1756/1789/1794/1760/1788.PLC- 5/1771/1785 等。
Allen-Bradley 2711、2711P系列触摸屏,
中压驱动系统配件如80026-518-01-R,伺服电机MPL
3、Schneider Modicon:
Quantum 140系列处理器、控制卡、电源模块。
Triconex:冗余容错控制系统,最现代的基于三重模块冗余(TMR)结构的容错控制器,3623T 3007A 4508 2481 3503E 3625 3721C 4351B 3626X
Foxboro:IA系列系统,FBM(现场输入输出模块)FCP270.FCP280.FBM231.P0904HA,FBM237等。
我司经营销售:DCS系统,工业网络通信模块,大型伺服控制主板,高压控制主板,人机界面触摸屏,全套张力传感系统,保护主控系统,激光发生器,仪器仪表。主要应用于大型水泥,石油,矿业,钢铁,船舶等行业。
============相关产品参数==============
接触材料:原原料(更新新材料)
极限电压:原始调试
限流:由原厂设定
开关电源:品牌原厂
初始接触电阻:无点(多通道),不同极限。
触点连接时间:以制造商实验设置为准
最大弹跳时间:阅读说明书
介电强度:柔韧性
浪涌电压:不应超过极限电压
使用寿命:0-10年(不同使用环境使用寿命不同)
在额定电流下的最小操作
物理/环境
温度:0 ~ +55°C,工作
-20至+85°C储存
湿度:相对湿度为20 ~ 80%,无凝露
冷却方式:强制空气对流,自然空气
尺寸:原厂设置尺寸(厘米)
输出连接器:外部或内部
DIN连接器:外部或内部
电源要求:首选原装电源,根据技术选择其他品牌。
厦门工业集中在哪个区、有哪些类型的工厂??
厦门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思明区、湖里区和集美区。主要工厂类型包括:
1. 电子信息产业:厦门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华为、ZTE、三安光电、力智电子、昕诺飞等大型电子企业。主要产品有通信设备、手机、电脑、太阳能电池等。
2. 汽车及零部件:厦门有长安马自达、江淮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博世、Valeo、TRW等一大批零部件企业,产品包括发动机、底盘、前照灯、电子电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3. 家电产业:主要家电品牌有美的、海尔、Midea、方太等,产品涉及空调、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大型家电和厨房电器。
4. 机械设备:主要企业有厦工机械、老板电器、正泰电器等,产品包括工程机械、食品机械、烟草机械、电工机械等。
5. 造船工业:主要企业有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江南造船集团的子公司,产品涉及商船、客船、运输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等。
6. 医疗器械:主要企业有百奥生物、天士力、博仁医疗等,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相机系列产品、超声诊断设备等。
7. 化工产业:主要有台玻集团、金禾实业和滨海华盛等企业,产品涉及化纤、石化、塑料以及各类化工原料和产品。
除此之外,厦门还有轻工食品、建材等其他工业类别。厦门市属于沿海开放城市,工业体系比较完备,产业结构也较为合理。各大工业区和工业园区也为工厂的进驻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厦门的主导工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和家电等产业。不同区域也形成了某些产业集聚,为该行业内企业之间的配套协作提供便利。厦门的工业发展前景较好,也为更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创造了机会。
当前,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情况如下:
1. 工业自动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4.8万台,工业自动化产业产值超过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采购与使用国家。
2. 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工厂得到广泛应用,工业生产全面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也日益融入生产过程,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工厂的智慧度。
3. 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不高。根据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制造企业自动化程度为4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小企业,受资金与技术限制,自动化应用比较缓慢。
4. 动力装备领域较为先进。如汽车零部件生产线配套的工业机器人较为先进,这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数控机床、焊接机器人等也较为成熟。而食品饮料和医疗行业的自动化仍较为欠发达。
5. 基础软硬件仍需进一步提高。工业自动化是科技与工程的综合应用,需要依赖一定的基础软硬件技术。而在高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的关键零部件、操作系统与标准规范等方面,中国仍较为依赖进口产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继续提高。
6. 人才短缺比较严重。高质量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与管理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According to统计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仅有48人,而日本为254人,这也间接反映出人才短缺的问题。
综上,中国工业自动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自动化程度和技术也在稳步提高,但总体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人才与基础技术短缺、中小企业自动化推广难以为继等也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与制约因素。未来,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还需要在多个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